也許是因為前一天真的走得很累,大約晚上 9 點左右傳訊息跟家人報完平安後就直接昏迷一路睡到隔天早上 6 點,甚至一連做了 3 個夢。平常是夜貓的我都不知道上一次 9 點睡著是何時了。
奇萊南華 3 天 2 夜系列文章
Day 1 ➛ 奇萊南華|初登能高越嶺道西段
Day 2 ➛ 奇萊南華|早冬,雲霧繚繞奇萊南峰/奇萊南華|疾風的考驗:南華山及能高稜線
Day 3 ➛ 奇萊南華|能高瀑布.馬海僕.再見奇萊
清晨轉醒
清晨的微光從高高的山屋窗戶透進來,房內開始有些許騷動聲響。我決定離開溫暖的睡袋窩起來走動走動、上個廁所。

即便體感是冷的,清晨的陽光在視覺上總是給人溫暖的感覺,微光灑落山莊木製陽台上,白天巍然屹立的能高山,在清晨的時候看起來減了幾分銳氣。


到一樓時正好遇到前一天那一家四口,看起來剛吃完早餐準備要離開。小弟小妹看上去精神恢復得很好,昨天看起來很疲憊的媽媽感覺也好很多,爸爸則是一直處於鍛鍊狀態。我跟他們道別,祝他們旅途平安。不知道會不會在往後什麼日子,又在山上見面了呢。
天池山莊:接近三千米的豪華
睡了回籠覺,接近 9 點才肯起床洗漱,剛剛好接續享用跟山莊訂的早午餐──山當歸油香拌麵。
「山當歸」,是台灣前胡的俗稱,通常生長在海拔 600 公尺以上的森林,是台灣獨有的植物。以山當歸入菜的拌麵香氣濃郁,與說不出名字的醬汁混和著,看似平淡的一碗麵完全療癒心靈。硬要說缺點的話就是有點太油了,但山上多補充點油脂也沒毛病。

久聞天池山莊的大名,行前就知道這個位處偏僻深山的山莊竟有供應甜點跟茶飲。雖然更樂意粗茶淡飯,但難得一遊,便都點了些來嚐嚐。
協作拿出一盒肉桂捲準備要烘烤。據說肉桂捲並不是每次住山莊都能吃到,若有也是限量供應,看起來眼前這盒的份量就是今天的全部了。

另外又點了磅蛋糕及紅棗枸杞茶。茶飲是用櫃台上的茶飲包沖泡而成,喝完可以再回沖。
一邊吃著平地才有的食物,我一邊想著第一次住山屋就這麼奢侈,會不會之後住別的山屋無法適應啊。

天池山莊除了供應少量點心外,還有販售許多登山用品,同時也有山岳相關書籍可以借閱。


沒有行程要趕的健行日愜意非常,睡眠充足更是通體舒暢。我們一直待到最後的退房時間──早上 11 點,才趕緊收拾行李下樓。因為前兩天都睡滿了人、燈光又昏暗,趁著房間已經空無一人時紀錄一下首次山屋體驗。

中午 12 點準時起登,離開天池山莊前竟然有點不捨的感覺。跟隨前面離開的山友腳步,我們踏上能高越嶺道返程,天池山莊也隨著步伐前進漸漸消失在古道的另一端。



能高瀑布:驚鴻一瞥的彩虹
不到 10 分鐘便來到六號吊橋,從橋上便可以望見去程時摸黑沒能看見的能高瀑布,從抬痠了脖子也望不到的高處傾瀉而下。吊橋入口處設有能高瀑布告示牌,一旁就是下瀑布的入口。微探險地走下這通往瀑布下方的小徑,經過草堆長得比人還高的路段,小心翼翼留意腳下因位在水源區旁而有些潮濕的岩石。





跨過幾塊較為好踩踏的岩石,來到極其清澈的潭水旁。這真的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清澈的潭水了──就連最深處、瀑布水飛濺而下的位置,那些靜靜躺在深處的巨石枯枝都清晰可見,沒有過多的泥沙雜質,潺潺水流從腳邊流過,往西南方向奔去匯集而成塔羅灣溪,然後再與各方支流集結成全台最長的河流──濁水溪。


由於能高瀑布分成三段從層層山巒落下,因此又被稱為「三疊瀑布」。然而站在能高越嶺道上,我實在無法一眼看出能高瀑布分層的樣貌,又尤其現在並不是豐水期,水量並沒有豐沛到能夠清楚觀察。所謂身處其中,反而看不清真實,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。



我跟 P 登上潭水一旁較高的岩石,是個特別的角度觀看能高瀑布,這個角度剛好能看到瀑布下方一道小小的彩虹。思緒一下子飄遠到逼近一世紀前的日治時期,賽德克及太魯閣族人以極少的戰力抵抗日本人的入侵,血染曾為原住民族生活路徑的能高越嶺道。一轉眼來到 21 世紀的今天,橋下的小溪兀自嘩啦啦流動,煙硝味早已不復存在,當年為家園而戰的戰士,應該都已走到彩虹橋的另一端了吧。


離開前,P 在這裡盛了一小瓶能高瀑布水,想到雲海保線所時用來泡東西喝。
稍作休息.滿血回歸
離開瀑布後我們便高速前行。一路相伴的能高山,在幾個繞彎之後就漸漸看不到了。


雖然前晚有好好地針對摔倒拉傷的肌肉做按摩跟拉伸,但 HP 值只夠撐一下子的健步如飛,經過幾個下坡後痛感又慢慢出現了。因為還不算痛得無法走,仍是努力維持速度並在 3 小時內抵達雲海保線所休息用餐。
P 用能高瀑布水煮了一杯阿華田,然後慫恿我喝(P:妳遲早都要喝山上的水啦!)。其實喝起來沒什麼不對勁啦,甚至我還覺得多了一點奶味?大概是乾燥飯吃多味覺失調了吧。坐在保線所前方的台階上吃飯,正前方樹叢間正好有個空隙能展望遠方的守城大山及清境農場。天氣很好,雲霧水氣都恰到好處,幾道聖光落下,仙境感滿滿。


用餐完畢後再次出發。我揉揉小腿肌肉,準備幹票大的(?),時間已經來到 下午 4 點 40 分,如果照上河的路線圖,一般回程要走 1 個小時 40 分鐘,要是掰咖拖慢就真的會摸黑。下坡次數多了,我也算慢慢掌握如何掰咖又維持步調的方式。除了善用螃蟹走下坡外,為了避免左腳肌肉更痛,我盡量用右腳施力,然後善用登山杖幫忙分攤右腳的衝擊,只能說爬山還是要備一下登山杖。
馬海僕:沉睡的古戰場
掰咖趕路之餘,我還沒忘記這次的小任務──尋找馬海僕山的蹤跡。
大約在能高越嶺道的 3k 左右的樹林間,我們發現一處展望,一座形狀似火山錐形的山聳立不遠處,這就是充滿歷史色彩的馬海僕山了。
這是一座很特別的山。「馬海僕」名字取自賽德克部落馬赫坡社(賽德克語:Mhebu),有時候也被稱作「麻平暮山」。因為形狀與富士山相似,日治時期也被日本人稱為「馬海僕富士山」。

馬海僕山中有數處岩窟,而這正是 1930 年的霧社事件中,參與抗爭的賽德克族人自盡之地。
歸途
最後我在肌肉疼痛與維持速度的恐怖平衡下,與 P 提前 20 分鐘回到屯原登山口,幸好掰咖沒有太拖累行程,沒有摸黑只摸了昏暗。雖然冬天上山有不一樣的風景,但經過這次經驗,我真的只想夏天再來奇萊南華了。



後記
支撐我忍受肌肉拉傷痛快速走完的動力,應該是下山去吃壽喜燒的慾望 :P!看到屯原登山口時,真的有一種自己完成某種人生創舉的感覺。從以前高中只是在合歡山停車場下車走走就快昏倒、吸不到空氣,到現在能連三天健行數十公里。雖然是挺入門的路線,但能高越嶺道能給的不只是登山的經驗值,還有滿滿的歷史人文收穫。

6 comments
[…] 奇萊南華 3 天 2 夜系列文章Day 1 ➛ 奇萊南華|初登能高越嶺道西段Day 2 ➛ 奇萊南華|早冬,雲霧繚繞奇萊南峰/奇萊南華|疾風的考驗:南華山及能高稜線Day 3 ➛ 奇萊南華|能高瀑布.馬海僕.再見奇萊 […]
[…] 奇萊南華 3 天 2 夜系列文章Day 1 ➛ 奇萊南華|初登能高越嶺道西段Day 2 ➛ 奇萊南華|早冬,雲霧繚繞奇萊南峰/奇萊南華|疾風的考驗:南華山及能高稜線Day 3 ➛ 奇萊南華|能高瀑布.馬海僕.再見奇萊 […]
能高瀑布和潭水真的超級漂亮!!!
水影粼粼,波光閃爍,從照片中就可以看出潭水之清澈,實際目睹一定更感動!
看來又讓我有動力去一趟了 !!
每次去到山中,我都會聯想,這條古道,這條路徑究竟有多少人走過? 又有多少人還在?
這些足跡被留下,隨即又消失,不變的是留在原地的自然美景,能帶走的是腦海中的美麗回憶。
守城大山❤️
守城大山聽說不好爬喔 XDD(只打算遠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