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萊南華|早冬,雲霧繚繞奇萊南峰

by Antika

冬天的太陽跟溫暖被窩的人們一樣晚起,這大概是和夏天看日出相比下來唯一的優點了。在天池山莊的第一晚,或許是太期待日出黃金草原,沒有躺得不舒適卻整晚睡睡醒醒。要是今天能看到大景,沒睡好的壞運氣似乎也能被原諒了呢。

奇萊南華 3 天 2 夜系列文章
Day 1 ➛ 奇萊南華|初登能高越嶺道西段
Day 2 ➛ 奇萊南華|早冬,雲霧繚繞奇萊南峰奇萊南華|疾風的考驗:南華山及能高稜線
Day 3 ➛ 奇萊南華|能高瀑布.馬海僕.再見奇萊

凌晨起登:慢慢走就好

半睡半醒到凌晨 2 點多後,我就再也無法真正入睡,於是乾脆躺到 3 點起床準備看日出。因為 6 點半左右太陽才會從地平線上露臉,大概抓凌晨 4 點左右起登,往前推至 3 點起床吃早餐。

一樓用餐區已經有許多要看日出的登山客在吃早餐了。早餐只有燒餅可以選擇,爛腸胃的我擔心吃了會脹氣,因此我選擇自己從山下帶黑糖饅頭夾魚鬆吃。

出發時,我把所有帶的衣服全穿上了。前一晚用手機查了溫度,是我已經很久沒看過的攝氏 0°C,凌晨時分想必溫度更低。

從天池山莊出發,平均 2.5 小時可以抵達奇萊南峰三角點,腳程快的人快的人甚至 1 個多小時就能登頂。

往奇萊南峰的路需先回走一小小段的能高越嶺古道,找到往奇萊南峰登山口指示牌後開始攀登。走在漆黑的山坳,天空一顆星也看不到,農曆廿八的今天也沒有任何月色,唯一的燈光便是行山者頭上熾熱的頭燈燈光。

我們是最後一組離開天池山莊的日出隊。P 已經有好幾次在高山上看日出的經驗,說是依據我們的腳程不用太早出發,因為在高山上凌晨看日出是非常寒冷的,就算是夏天也一樣。尤其奇萊南峰山頂是毫無遮蔽的大草原,四周完全沒有任何遮蔽物,如果太早登頂肯定要吹冷風等待。

在黑暗中,我們漸漸追上了前一支隊伍,是一對夫妻帶著看起來年紀只有國小的姊弟的家庭客。接下來的路程,偶爾我們休息、他們超車,然後再反過來,直到某個較陡的上坡才漸漸拉開距離。我一直不覺得小孩子爬山體力好是件了不起的事情,真正令我感到佩服的,是他們願意跟著父母在冬天的凌晨摸黑上山看日出,一路上也不見他們因為路程遙遠或需要早起而鬧脾氣,是很配合父母的小孩子。

大約凌晨 5 點半,我們來到奇萊南峰及主峰的交岔路口,距離日出還有 1 個小時。放慢腳步前行。

▲ 奇萊南峰及主峰交岔路口

雖然一片漆黑,行走的過程中還是可以感受到奇萊南峰的植被跟其他山的不同。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片山坡草原迷宮中找路,遠方幾個頭燈光源受水氣折射而忽明忽暗,猶如置身黑暗版的綠野仙蹤。

時間來到 6 點,距離太陽升起還有半小時,我們也快要接近三角點了。雖然光源還不強,但已經可以在昏暗之中辨識出周圍的景色,也同時察覺到今天的霧氣非常濃,明明 windy app 說今天是大晴天。(充滿濃霧的大晴天?)難怪凌晨出發時一顆星星都看不到。我甚至一度懷疑是自己眼鏡起霧,但不對啊,我戴隱形眼鏡耶。

▲ 破曉時分,雖然看不太出來
▲ 周圍的景色逐漸明朗

隨著天空微微亮,一路與我們相伴的可愛的矮箭竹叢從黑暗濃霧中探出頭來。原以為是被白牆霧氣弄花了眼,怎麼連草原也是白的?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些箭竹的葉片上都結了白花花的霜。

▲ 結了霜的箭竹葉

日出時分的陽光耗盡了力氣,依然穿不透這厚重的霧氣,只能讓草原徒留一片空白。

▲ 親愛的那並不是黃金草原~哭

奇萊南峰:冬日的冷冽銀白草原

我們在太陽升起的 6 點半登頂。奇萊南峰頂部腹地非常寬廣、坡度和緩,能夠跟其他登頂的隊伍維持一個舒適的距離,果然是名符其實的百岳「十崇」之一──被選為「十崇」的百岳,具有頂部寬闊、坡度和緩的特色,有敦厚詳和的氣勢。一組顯然是很早就登頂的隊伍圍坐在一起取暖,甚至拿出鋁箔毯出來蓋,果然真的不要太早登頂等日出。

▲ 登頂時,山上已經有不少人
▲ 奇萊南峰三角點(在鐵牌後面)
▲ 山頂比想像中的還要冷非常多
▲ 我與飽滿肥厚的大白牆

霧氣直到快 7 點都沒有要散開的意思,簡直可以說是文風不動、堅若磐石。那一家四口此時也登頂了,小弟弟打著哆嗦走在爸爸屁股後頭賣力跟上。我們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下,靜靜等待白牆散去。P 決定煮點薑茶來邊喝邊等。

▲ 我凍僵的手以及薑茶

許多隊伍等不到黃金草原,紛紛下山繼續前往南華山或回天池山莊補眠,只剩下我們跟一家四口不死心,想等到 8 點看看。

▲ 準備也想煮點東西取暖的一家四口

小弟弟:「好冷喔!我們什麼時候要下山!」

爸爸:「這是鍛鍊!要鍛鍊一下!」

小弟弟:「吼!可以不要再鍛鍊了嗎⋯⋯」

▲ 看起來毛茸茸的草原,但是無法在上面翻滾,除非想成為人形刺蝟
▲ 霧氣下的銀白色草原,其實自帶一種冬季冷冽的美
▲ 結霜的方向應該跟風向有關

我們最後並沒有如願等到太陽露臉,感覺真的被 windy app 擺了一道。本該是陽光普照的早上 8 點,眼前依然霧濛濛一片。因為沒有在行進,身體開始感到寒冷。我們只好放棄等待,決定快速跟三角點合照後下山。名為奇萊的地方,天氣還真的是說變就變呢⋯⋯。

▲ 奮力地舉起冰冷的鐵牌!(包包露出來的是沒手套仔賴以為生的暖暖包)

沒有想到會這麼冷,行前買了一些保暖衣物卻獨獨漏了手套,手真的凍到快拿不住鐵牌!而且我頭髮還結霜⋯⋯。

▲ 準備下奇萊南峰
▲ 被霜覆蓋的奇萊南峰

我略帶惆悵下山,一路上不時回望天空。隨著高度下降,箭竹葉也不再被霜覆蓋。四周濃霧看似漸漸消去,實則為遠方的風吹散原先滯留在這的霧氣,同時將更遠的吹了過來,藍天短暫亮相幾分鐘隨即又被雲霧掩蓋。

▲ 霧氣還在眷戀纏綿
▲ 白茫茫的山林彷彿還未甦醒

我們一路上走走停停,企圖再用相機捕捉點什麼。沒有吵鬧的人群,周圍寧靜得只剩下細碎的風聲,偶爾停下腳步看那倒映在廣袤的草原上、優哉游哉地掠過的雲影,山林間霧氣蒸騰、變化萬千。遺憾的情緒,竟也慢慢釋懷,我平靜而自在地漫步在草原之中。

▲ 奇萊群峰
▲ 拔地而起的雲杉
▲ 藍天偶爾也會露臉並施捨一點陽光,但只有偶爾
▲ 被凍住的杜鵑花花苞,不確定品種

一家四口沒多久也下山了,或許是因為不必再吹風,小弟弟行動變得很有活力,還問我們是不是也要去爬南華山。

▲ 愛拍照的我們讓一家四口先過,小弟弟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頭

我跟小弟弟說山頂上見,就望著他充滿活力的背影離去。

沒多久,我們來到一處坡度和緩的小稜線。

▲ 小弟弟行進英姿
▲ 站在稜線頂端等家人的小弟弟,媽媽在鏡頭外

這次雖然和黃金草原無緣,隨雲霧瞬息萬變的山容以及頂峰的銀白草原,卻也在腦海中刻下難以忘懷的美好。

▲ 遠方山頭(不確定是哪座山)
▲ 矮箭竹、雲杉及遠山
▲ 特別喜歡這種失焦的朦朧感

天池:草原中的一彎明鏡

隨著坡度漸緩,我們來到奇萊南峰及南華山間的鞍部草原邊緣,不遠處一方特別顯眼的半月形水池映入眼簾,想必這就是天池了。在箭竹矮叢中的天池,就像是嵌入草原之中的一彎明鏡。

▲ 天池

天池,坐落在奇萊裡山和南華山之間的鞍部,雨季水位全滿時池周可達近百公尺,乾季則可能一滴水都沒有,只剩光禿禿的沙土。今天的天池,看起來是半滿的狀態。

▲ 行山徑從半滿的天池旁通過

從天池山莊後方稜線直到天池這段路,事實上是 1918 年日治時期修築的能高越嶺道東段的舊路,一直往北延伸到奇萊裡山然後通往花蓮。後來因為舊路冬季經常積雪難以通行,才改由南華山及能高山之間的能高鞍部越嶺,也就是現今的光被八表紀念碑位置。

位處鞍部的天池周邊正吹著寒凜的強風,池面都被吹起陣陣小波浪,非常寒冷難以久留。

▲ 與天池

跟奇萊南峰三角點一樣,我們邊凍邊抖邊完成合影大業,然後就迅速「逃離」避風。接下來就是往南華山邁進啦!

後記

沒看到黃金草原還是有些遺憾,不過美麗的地方本來就可以一去再去,所以奇萊南峰也是。另外一個遺憾就是我沒想到溫度會低到讓手凍到沒知覺,下山後有一陣子手指頭皮膚蠻硬的,後來就開始脫皮。總而言之以後得記得戴手套。戒之慎之。

對了,地圖迷我本人在地圖上的奇萊南峰附近發現神奇聚落名「卡西」及「卡東」,查了估狗大神跟政府公開資料庫都沒有個合理的結果,然後絕對不是卡羅樓斷崖附近的「卡東營地」及「卡西木屋遺址」,位置差太多了。到底是什麼啊,真好奇。(如果下面地圖沒有顯示出來,請 zoom in。)

Leave a Comment

2 comments

マリス 2023 年 2 月 15 日 - 上午 12:18

一望無際的冰霜草原,那是我曾經流連忘返的景色。
雖然版主沒看到黃金草原,但銀白霜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,能親眼目睹一定更令人印象深刻。

不過那一家四口真是令人印象深刻,父母願意帶小孩來這樣磨練,真的很棒!
(雖然考驗小孩的耐性,其實更多是考驗父母的耐心…@@)

紫色的剪影照片那一張超棒的! 有獨特的色澤和畫面!

山人入山,心入人心….

Reply
Antika 2023 年 2 月 23 日 - 下午 10:05

當時去的時候還不夠冷,春節期間溫度更低的時候,台灣高海拔地方都是銀色世界,連南橫都結霜了!!(但代價就是真的非常冷QQ)
我覺得願意跟父母一起上山的小孩,某種程度應該已經有被訓練過或習慣過了吧,不然下次爬山爸媽應該就不想帶了 🤣
謝謝你的喜歡!

Reply